中新社寧德9月14日電 題:400年“福安說書”的拯救:建說書亭 傳承人每周開講
  作者葉茂
  醒木驚鳴,銅鈸響起。臺上之人手持搖扇,搖頭晃腦,手舞足蹈,唱腔一起,或似帶著哭腔,或高亢激昂,嬉笑怒罵間分明生旦凈末醜,談古論今中褒貶忠姦是非。
  臺上是巧舌如簧、滔滔不絕,臺下是渾然忘我、傾心聆聽。200餘名“說書迷”或端坐,或翹著二郎腿,身臨其境中,細細品味著說書的樂趣。
  臺上、臺下的這一幕,自今年5月以來,每周有5天在福建福安市陽頭人民廣場的說書亭上演。55歲的福安評話傳承人楊光興,在說書亭中,延續著這一民間草根藝術的生命力。
  “自己從小都是講這個(福安說書),老人也聽得快樂,把這個(福安說書)傳承下去,也是我的期望。”楊光興14日對中新社記者說。
  “福安說書”迄今已有400多年曆史。明末清初,大量北方說書人遷徙福安,當地人擇師而從,並以福安方言逐漸自成一派。福安說書”內容迎合民眾疾惡如仇、追求真善美的心理,貼近民眾生活,在打板、唱腔、動作、口技等細節方面非常講究。
  “以前(鼎盛時期)福安有70多個說書的,現在就剩2個,老的老,去世的去世,傳承很緊張。”楊光興感嘆道,說書就靠一個聲音,老了就唱不了了。
  今年55歲的楊光興,從小在家庭氛圍的影響下,1975年起便跟著哥哥學說書,之後到福建柘榮縣拜師學藝,至今已將近40年。
  早期,楊光興帶著說書的手藝,輾轉於各村之間。改革開放以後,“福安說書”在當地流行開來,楊光興便在城關巡演,說書行當盛極一時。
  然而,在時下電視、網絡、KTV等的衝擊下,“福安說書”逐漸淡出人們視野。曾經的說書人老的老,去世的去世,楊光興的兩個徒弟也轉行經商。歷經百年興盛,“福安說書”面臨著消亡的危機。
  可喜的是,民間與政府的合力搶救,未讓這一民間藝術就此消亡。楊光興搜集、整理說書錄音磁帶500多片、說書講本50多冊;當地政府在陽頭人民廣場建設說書亭,為“福安說書”提供了固定的表演場所;說書亭每周開講5天,一年補貼說書藝人2萬元人民幣。
  “現在建了個說書亭,讓老人家有固定的地方坐在這裡聽,不然一個晚上這裡,一個晚上那裡。”楊光興說,人多的時候,一個晚上有300多人來聽。
  福安市文體新局副局長陳惠明表示,楊光興的材料整理出來後,將為其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;同時,明年將考慮從其它方面進行扶持。
  記者在現場看到,說書亭是一個四角的亭子,亭子中央擺著一個案台;楊光興就在這案台後,演繹著“福安說書”這一民間藝術。
  說書亭前,每當夜幕降臨,數百名聽眾把亭子圍得滿滿噹噹,有老人、小孩,也有年輕人。“我經常來聽,說書既好聽,又可以瞭解過去。”青年人張長振說。
  “本地老人喜歡說書,也是福安的一個傳統。我想通過自己的一個方式將說書延續下去,也讓老人有一個休閑娛樂的場所。”楊光興表示,希望再帶些徒弟,讓“福安說書”傳承下去。(完)  (原標題:拯救400年“福安說書”:建說書亭 傳承人每周開講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z29fzeo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